ITMan!實驗室
-
SUPERMICRO SUPERO M12SWA-TF伺服器主機板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實戰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3995WX為究極效能而生!
AMD的Ryzen處理器產品除了大家熟知的消費級Ryzen 3、5、7、9系列之外,還有專為工作站與高階專業場合設計的Threadripper系列,此系列核心數量更多、效能自然也更強,但撇開驚人的價格之外,在搭配的零件選擇上,特別是主機板,也都必須使用專屬的規格才能安裝,因此即便Threadripper有開放零售,卻也不是光靠魔法小卡就能輕鬆解決的。 而在眾多板卡廠商中,Supermicro以專注於工作站、伺服器機房的相關解決方案,深受許多大型企業的信賴,是全球前五大伺服器設備的製造商。隨著近期AMD發表了新一代Ryzen Threadripper PRO 3000系列正式開賣,Supermicro自然也推出了與之對應的主機板產品,小編更是無上榮幸的取得了M12SWA-TF這款主機板以及Ryzen Threadripper PRO 3000系列中最高階的 3995WX處理器,如此夢幻的搭配拿在手中真的會忍不住的發抖,相信各位也一定很好奇產品的規格以及效能表現,我們廢話不多說,趕快進入開箱實測吧! M12SWA-TF是一塊長寬達到30.48 x 33.02 CM的E-ATX主機板,與一般常見的ATX主機板要大上一圈,因此如果要裝入機殼中,需要多加注意機殼所能相容的主機板尺寸,以免發生無法裝入或是出現走線、零件安裝衝突的問題。 提到了走線,由於主機板實在太大,為了避免電源線材長度不足,同時確保能穩定供電給功耗達280W的Threadripper處理器,M12SWA-TF一共配置了三組8 Pin的電源插槽,分別坐落於主機板的左、右上角以及後端I/O旁;供電模組則是採12+3相設計,搭配高達8組記憶體插槽,總計能夠支援最高256GB的ECC UDIMM DDR4記憶體或2TB的ECC RDIMM DDR4記憶體! 除了超大容量的記憶體支援性外,主機板對於顯示卡和硬碟的擴充性也相當驚人,由於Threadripper Pro 3000處理器本身能夠支援最高128條PCIe 4.0通道,所以Supermicro乾脆直接為產品放入6組PCIe 4.0X16插槽,配上E-ATX主機板的空間優勢,M12SWA-TF能夠輕鬆放入2組3 Slot、4張2 Slot或是6張1 Slot的顯卡,讓工作室能夠更方便的串聯多張顯卡,以獲得更好的效能來應付各種複雜的運算需求。(挖礦也算嗎、哈) 硬碟的部分則是準備4組支援22110尺寸的M.2插槽,想當然爾,它們全都是採用PCIe 4.0通道囉!此外,主機板還另外準備了4組SATA 6Gbps插槽與2組目前市場比較罕見U.2硬碟介面,此介面的擁有比SATA和M.2介面更高的頻寬,還能支援熱插拔功能,對於工作站這種可能面對大量資料交換的使用場景,更換硬碟時可以免去關機的麻煩,是其他硬碟產品所無法達到的獨特優勢,但缺點就是價格高昂,造成此相關產品較不普及,入手的難度也就相對高上許多。 最後在後端I/O的配置上,主機板提供了5組USB 3.2 Gen2 Type A、2組USB 3.2 Gen 1 Type A、1組USB 3.2 Gen2x2 Type C、5組3.5mm音源孔、S/PDIF光纖埠、網路連接方面則有1G、10G兩組網路插孔。 可能有人會好奇為什麼主機板會配有VGA這種市面上已經很罕見的視訊埠?這是因為 M12SWA-TF在安置了一塊非常特殊的專屬處理晶片,除了可以透過VGA與埠連接檢修用的小螢幕外,還能夠支援IPIM遠端管理功能,在連接1G網路埠之後,就能讓苦命的工程師在放假的時候,不需特地跑公司一趟,直接在家中協助處理主機的異常狀況。(幫QQ) 在開始測試之前,小編先來帶大家認識一下工作站主機板和消費型主機板在設計思路上的差異,以及Threadripper Pro 3995WX處理器的整體特色。 首先工作站主機板對於穩定性的要求會遠遠大於處理速度,這點打從開機的那一刻起就能明顯的感受到,不同於我們日常主機10秒左右就能進到桌面,工程主機板包含M12SWA-TF在內,開機的硬體自我檢測的時間會比較長些,整體所需的時間大約在2~3分鐘左右,且期間電腦的畫面不會顯示任何內容,所以千萬不要以為是主機故障了,它只是需要「多一點」時間來檢查整個平台。 此外,「超頻」這件事自然也不是工作站所需要的功能,其中記憶體在速度設定上更是「必須」全權由處理器決定,以本次測試的Threadripper Pro 3995WX來說,它所能支援的最大記憶體速率為DDR4-3200,因此就算插上的記憶體標榜可以跑上DDR4-6000(XDD),在處理器本身的限制下,依然只能乖乖跑DDR4-3200,由此就能看出工作站對於穩定性的要求是多麼的嚴格。 講解完了消費型和工作站產品的設計差異後,大家應該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M12SWA-TF與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3995WX結合後威力究竟是如何了吧!做為搭配的顯示卡,小編選擇了效能比RTX 3090更新且效能不相上下的RTX 3080 Ti來做搭配,以下是完整的平台規格: 處理器: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3995WX 記憶體:Crucial Ballistix RGB DDR4-3600 8GBx4,共32GB SSD:WD_BLACK SN850 顯示卡:MSI RTX 3080 Ti SUPRIM X 電源:Fractal Design ION GOLD 850W 從型號來看可以得知,Ryzen Threadripper Pro 3995WX依然算是AMD Ryzen 3000家族的一員,因此在核心設計還是維持在Zen 2架構,沒有用上Zen 3,但靠著更大的晶片面積,讓3995WX有著驚人的64C/128T,另外由於此架構的256 MB的L3快取並非讓所有核心共用,而是採均分方式,這點多少對於單核心的表現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在處理器的基本跑分上,3995WX的多核在CINEBENCH R23的分數高達極為誇張的6萬分,比上一代的2990WX還要高出1倍的分數!而在CPU-Z,3995WX的分數也幾近來到3W大關,表現同樣也是相當誇張。 看完了基本跑分測試後,接著來進行實戰,小編知道,不管是誰在看到這麼頂級的配備後都會好奇在遊戲方面的表現(小編自己也很好奇XD),所以就讓我們先來簡單實測一下遊戲的實際效果吧! 在遊戲設定上,所有的遊戲均設定在最高畫質,關閉垂直同步、動態解析度等影響FPS的設定,如果遊戲支援光追、DLSS內容,則一律調整為畫質優先。 做為工作站、開發工作室設計的產品,比起遊戲,處理高度吃硬體性能的生產力相關工作才是最主要的工作,所以小編也找來了一系列在專業創作領域會時常用到的程式來進行測試。 在大家熟知的Photoshop中,由於程式的多數功能較為看中單核心的表現,使得Zen 2架構的3995WX在這部分比較不突出,跑分僅約1,000分,雖能夠輕鬆應付各種高解析圖片的編輯需求,但稱不上強勢,基本上與其他高階消費型處理器的表現差不多。但影音剪輯軟體Premiere Pro則恰好相反,多核心對於影片的輸出、轉檔有著絕對的優勢,讓3995WX在此環節中突破了1,000分大關,是目前小編測試的各項硬體配置中,少數能夠達到此成績的。 最後,小編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使用3995W來進行挖礦,由於目的是測試CPU的效能,所以選擇使用挖礦演算法依賴處理器的門羅幣,而3995WX所能提供的算力落在2300~2500H/s左右,收益方面...小編基於愛護地球、減少能源浪費、替老闆減少電費成本的理念(?),只有進行簡單的2小時挖掘,以此驗證M12SWA-TF能夠在高負載的狀態下穩定運作。 Supermicro M12SWA-TF主機板在設計上提供了6組PCIe 4.0x16、4組M.2槽位外,還額外準備了市場上相當罕見的U.2接口,在擴充性可以說是相當的全面且完整,此外透過主機板上獨立的處理器,實現了更便利的遠端管理功能,讓工程師不論是否在辦公室都能即刻進行協助處理,讓主機的運作更為可靠。 而在可靠性之外,與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3995WX處理器的搭配,更是讓效能不落下風,64顆核心所帶來的強大效能讓其對於影片輸出、邏輯運算有著無庸置疑的絕佳表現,成為新一代的頂尖主機指標,開創專業領域工作極速新巔峰。 廠商名稱:Supermicro SUPERO - 美超微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8226-399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erver Workstation 伺服器 工作站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 WS 工作站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CPU / 中央處理器】: →更多的【PCDIY! MainBoard 主機板 / Gaming M/B 電競主機板 / Creator M/B 創作者主機板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DRAM / 記憶體 / 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 / 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Enterprise 企業級 商用 - 路由器 /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IIoT / 防火牆】:
-
D-Link DXS-1210-10TS網管型10GbE交換器實測開箱,10Gbps超高速網路環境不是夢!
隨著雲端應用的普及,個人開始使用家庭雲,公司行號也導入企業雲,網路服務時代來臨,這已經是大勢所趨。不過,由於儲存的資料量越來越大,對於網路傳輸速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現階段普遍遇到的問題,來自於傳統銅線網路,受限於GbE有線網路的速度瓶頸,Gigabit傳輸速度已經無法滿足存取需求,尤其是網路儲存的部份,1000Mbps傳輸速率,最快只能達到125MB/Sec,扣掉TCP/IP網路協定傳輸時的Overhead,實際可達到的資料傳輸量,還不及這個理論值。因應家庭雲、企業雲的網路儲存需求,NAS普及速度相當快,不過,Gigabit無法滿足所需,一開始的方法,是使用Link Aggregation的網路聚合技術,使用IEEE 802.3ad協定,把多張GbE網路卡的頻寬,透過Load Balance負載平衡取得最大化資料吞吐量。市售NAS,絕大多數都有雙埠或多埠GbE有線網路,可以突破GbE的頻寬限制,但以合併2埠GbE達2000Mbps,或合併4埠GbE達4000Mbps,仍無法滿足高速網路儲存傳輸的需求,在新一代的NAS,使用SSD Cache,以SSD的高速存取,搭配HDD的超大容量,實現了Hybrid NAS應用,最快的讀寫速度直接破500MB/Sec,或以全SSD來做搭配,讀寫速度可以更快,可以確定的是,10GbE的網路環境時代正式來臨。 要進入10GbE網路環境,所需要的,除了電腦端要安裝10GbE網卡,要換成10GbE Switch,設備端也要換成10GbE的才行。以10GbE網路環境來說,可以分為使用SFP+的光纖傳輸,以及RJ-45的銅線傳輸,以往用10GbE的用戶,大多使用SFP+的光纖傳輸,但在QNAP、Synology、THECUS這些原本以消費性NAS為主的業者,轉進10GbE NAS,且全面採用以RJ-45的銅線10GbE設計之後,RJ-45的銅線10GbE網路環境開始被大為接受。首先,NAS業者先壓低了10GbE NAS的價格(QNAP TVS-863+,台幣44,500元),接著Netgear也壓低了10GbE Switch的價格,8-Port非網管型機種價格下殺美金799.99元(Netgear PROSAFE XS708E,折合台幣24,885元),而原先只有Intel在零售RJ-45的銅線10GbE網卡,單埠款式報價美金333.99元(Intel X540-T1,折合台幣10,390元),後續在更多網通業者加入戰局,RJ-45的銅線10GbE網卡,美國現已下殺美金189.99元(Thecus C10GTR,折合台幣5,910元),台灣業者現在已經下殺6,000元(QNAP LAN-10G1T-D),在10GbE網卡、交換器價格下滑,越來越善解人意之下,可以說10GbE進入的價格門檻,已經不再遙不可及。 隨著10GbE網路環境的來臨,網通大廠友訊科技,也看到了玩家及中小企業的需求,著手開發以RJ-45的銅線10GbE網通產品。友訊科技近日推出了全新的10-Gigabit入門級交換器機種,D-Link DXS-1210系列網管型10GbE交換器誕生,共推出有8埠RJ-45與2埠SFP+機種DXS-1210-10TS,8埠RJ-45與2埠SFP+及2埠combo RJ-45/SFP+機種DXS-1210-12TC,以及10埠SFP+與2埠RJ-45機種DXS-1210-12SC。這次的特色,除了10GbE以及網管功能之外,最重要的每一款都是RJ-45與SFP+的10GbE設計,可以同時兼容於銅線與光纜,滿足所有的10GbE網路環境的需求。不過,考量到台灣市場的需求,目前台灣通路,預定將會上市的為DXS-1210-10TS與DXS-1210-12TC。 這次,我們拿到的是基本款DXS-1210-10TS,這是一款入門型的網管型10GbE交換器,擁有8埠RJ-45與2埠SFP+的10GbE連接埠,不管是要用銅線或光纜來打造10GbE環境,都能因應不同的需求來做連接。 這是一款10埠10GbE交換器,具備完整L2,與部分L3功能,如Static Route, Default Route, 不同VLAN間的路由(Inter-VLAN Routing),以及VLAN、QoS、Security與Access Control List功能,內部晶片組背板頻寬則具備200Gbps,封包處理能力則具備148.8Mpps,Jumbo Frame則完整支援,9KB MTU也能完整對應,對於GbE與10GbE傳輸,能發揮最大的資料傳輸性能,網管功能除了Web化介面,兼具IPv4與IPv6網管能力,QoS功能也非常強大,具備完整頻寬管理,以及排程處理,確保網路服務傳輸順暢,也支援最新Link Aggregation的網路聚合技術,使用IEEE 802.1AX協定(原802.3ad協定於2008年併入802.1AX協定中),可以合併GbE或10GbE通道。此外,採用電源內建設計,不需要額外的變壓器,而且強化了電源節能,待命中狀態,以及沒用的網路埠,都會進行自動調節電源,以達到節能環保的要求,標準電源功耗為31.59W,全速電源功耗為68.67W,原廠並提供3年保固。至於尺寸的話,則為440 x210 x44mm,高度為1U,可安裝於標準機櫃之中。 D-Link DXS-1210-10TS在設計上,是採用了Broadcom 10GbE Switch解決方案。博通在高速交換器這邊下了很多功夫,除了10GbE Switch解決方案,就連25GbE Switch、100GbE Switch解決方案都已經完成。內部採用了Broadcom晶片組,使用了一顆12Port x 10GbE Switch應用處理器,搭配2顆內建4個10GbE PHY的10GbE Transceiver,8埠銅線10GbE,就是由這2顆晶片轉接出來,Switch埠採用的是鴻海的連接器,另外2埠SFP+,可用來直接來安裝光纖模組。採用電源內建設計,擁有一組100~240V全域AC電源輸入,轉換為主機板供電的AC/DC變壓器模組。散熱的部份,採用被動式散熱,主要晶片組透過2個散熱片,使用2顆3CM尺寸散熱風扇,以直流風洞的原理來進行最佳化的散熱。 這邊,則針對D-Link DXS-1210-10TS,做一些基本的10GbE測試,包括10GbE Throughput、10GbE Latency、10GbE Packet loss與10GbE Back to Back,實測結果發現其線速達到10GbE,且並沒有丟失封包。 隨著玩家與中小企業,紛紛開始打造10GbE網路環境,10GbE Switch的需求將會增加,可預期的將會有更多網通業者推出相關產品,而這次開箱的D-Link DXS-1210-10TS,不但具備了8埠RJ-45與2埠SFP+的10GbE連接埠,而且擁有了網管功能,又兼容於目前的IPv4與未來的IPv6,加上10GbE優異的性能,以及不錯的穩定性,若想要打造10GbE網路環境,不妨可以參考看看。 廠商名稱:D-Link - 友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02-615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網通設備】: →更多的【PCDIY! NAS】: →更多的【PCDIY! 辦公室設備】: →更多的【PCDIY! 電競部品】: →更多的【PCDIY! 數位3C】:
-
GIGABYTE Server MZ32-AR0 Server主機板實測開箱,體驗AMD EPYC 7742處理器的強大戰鬥力!
AMD自7月7日正式推出7nm的第三代Ryzen系列處理器,過了一個月之後,也就是8月7日時,接著發表第二代EPYC伺服器處理器,採用Zen 2架構、7奈米製程,並支援PCI Express 4.0的傳輸規範,最高達64C128T (64核心、128執行緒),記憶體也支援到3200MHz,再次把HPC (高效能運算)領域推向效能高峰,同時也讓伺服器處理器市場不再只有單一廠商可選擇。 AMD這次EPYC 7002系列處理器,提供19款型號,從最基本的8C16T,到最高的64C128T,並有單路(型號後面有P的)或雙路處理器等選擇,提供客戶建置各式伺服器,提供更強悍的運算馬力。有關於EPYC 7002家族伺服器的介紹,請參考。 ▼AMD第二代EPYC伺服器處理器(代號Rome)的型號、規格、價格 在AMD發表EPYC 7002家族處理器之際,技嘉也同步發表其第二代EPYC處理器專用之伺服器主機板,讓客戶能以更理想的預算,組裝出當今最強悍的伺服器平台,以建置各式應用的伺服器,不管是建置Storage Server、Application Server或是HPC Server,都能一片搞定,插上EPYC處理器,再搭配各式儲存裝置、高速介面卡,並以網路串接起來,以便各式來滿足高效能運算(HPC,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資料庫(Database)處理、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虛擬機器應用(Virtual Machine),以及各式科學模擬(Simulation)、預測(Prediction)等專業領域應用,所需要的大量資料儲存、傳輸與密集運算等需求。 這次介紹的是技嘉MZ32-AR0主機板,採用單槽(1-Socket)設計,可安裝單路(7002P系列)或雙路(7002系列)的AMD第二代EPYC處理器,並能與第一代的EPYC (7xx1系列)相容,主機板採用E-ATX設計,尺寸為305 x 330mm,可安裝在一般1U、2U伺服器,或是各式E-ATX的工作站級機殼內。 而技嘉另推出,便是以這張MZ32-AR0主機板為設計開發基礎,所建構出來的機架式伺服器,主打在運算密度、儲存容量、配件擴展的需求上,提供最佳平衡設計,適用於企業IT基礎架構,亦可提供給系統整合商作相關開發與使用。 當然,技嘉R系列單插槽伺服器能支援所有AMD EPYC單插槽處理器,插上最高階的EPYC 7742即具備高達64C/128T的超強效能,搭配16組記憶體插槽,可支援高達2TB的DDR4記憶體,能展現出毫不妥協的性能表現。此外,多樣的2.5吋或3.5吋NVMe / SATA / SAS硬碟儲存配置,搭配可靈活彈性應用的PCIe 4.0介面插槽,讓伺服器也具備超強擴充能力與優異性能,以幫助IT網管享有提升伺服器利用率,以及降低採購成本的整合性優勢。 技嘉MZ32-AR0伺服器主機板,在CPU插槽部分,支援EPYC 7002系列處理器(最高支援到64核心/128執行緒,高達225W的CPU)。具有16組記憶體插槽,可支援8通道RDIMM/LRDIMM DDR4記憶體,最高可分別擴充到1TB/2TB,記憶體時脈可支援到3200 (1DPC, 1 DIMM Per Channel,即插8條於單一通道時) 或2933 (2DPC, 2 DIMMs per Channel,當插滿時)。 在擴充槽方面,可支援4組PCIe 4.0 x16插槽,另提供PCIe 4.0 x8、PCIe 3.0 x16、PCIe 3.0 x8插槽各一組,共有7個插槽,因此可安裝多達4張繪圖卡/加速卡。另外還支援OCP (Open Compute Project) 2.0的Mezzanine (夾層)卡插槽1組(PCIe 3.0 x16規格),可用來安裝高速網路卡。在介面卡的擴充能力上,是非常充足的。 至於在儲存方面,主機板本身提供2組M.2 2280插槽(支援PCIe 3.0 x4),並另具備了4組SlimLine 4i埠 (可安裝4組SlimSAS接頭之NVMe U.2 SSD,支援PCIe 3.0 x4規格)、2組SlimLine 4i埠(可安裝8組SATA 6Gbps HDD/SSD),另預留了4組SlimLine可連接至Slot 7的SlimLine使用,可搭配額外的介面卡來擴充更多的磁碟機。 在對外周邊部分,主機板也提供了3組USB 3.0埠 (後方擋板),並預留前擋板連接更多USB 2.0的空間。此外主機板內建了Aspeed (信驊)的AST2500伺服器管理晶片(BMC),提供2組GbE LAN埠(Intel i350晶片)做為對外網路連接,以及1組MLAN埠(可遠端監控該伺服器的狀況),主機板另有VGA埠(連接螢幕)、COM1埠,並預留COM2埠接口,以方便IT人員管理使用。 從上述照片可以發現,技嘉MZ32-AR0伺服器主機板提供超多的記憶體插槽、PCIe擴充槽,以及磁碟機連接槽,讓IT網管能夠根據伺服器扮演的角色,來安裝各式周邊。在CPU部份,可以選擇AMD EPYC 7002全系列處理器的其中一款,而記憶體方面則可支援R-DIMM或LR-DIMM,最多可插到16條,再來是儲存裝置,可支援M.2、SAS、SATA等裝置。 而在介面卡方面,可以安裝PCIe的各式介面卡,或是OCP Mezz夾層卡,來擴充顯示卡/運算卡,以及高速網路卡,以達到快速運算與資料交換的需求。 由於伺服器一般都是安裝在機房裡面,因此幾乎都是透過網路連線到其BMC的管理後台,來進行各種伺服器設定、監控、故障排除等任務。將網路線連接到技嘉MZ32-AR0主機板的MLAN埠之後,開機時即可透過瀏覽器連至BMC的IP,並以Web介面來進行操控。由於BMC系統是獨立運作,因此縱使主機板沒有安裝處理器、記憶體等元件,也能透過其EBR (Easy BIOS Refresh)功能,來遠端進行BIOS更新,甚至可以同時更新多張主機板,讓伺服器維持最新韌體狀態。 若一次有多台伺服器的話,IT網管亦可到技嘉官網下載GSM(技嘉伺服器管理軟體),以透過遠端來進行多重伺服器管理平台。該GSM軟體相容於IPMI或Redfish(RESTful API)應用程式介面,可透過GSM Server (圖形化UI)、GSM CLI (文字命令列UI)或是GSM Plugin (額外插件,例如可以使用VMware vCenter),來遠端管控伺服器。此外各伺服器節點也可安裝GSM Agent (搭配Avocent MergePoint IPMI 2.0 BMC韌體),便可透過系統層來獲取每個節點的額外硬體資訊,此外亦可在行動裝置端安裝GSM Mobile App (支援iOS與Android平台),來透過手機進行伺服器管理,以達到更全方位平台的統一管理。 一般來說,HPC伺服器幾乎都是以Linux相關的Distro來當主要作業系統,比較少用來安裝Windows平台。不過為了檢視這款伺服器平台,我們也透過安裝Windows 10,來檢視硬體各項資訊,同時進行簡單的測試。 以下我們安裝Ubuntu 18.04.03 LTS x64版本,來測試技嘉MZ32-AR0主機板在專業繪圖應用的效能表現。透過Luxmark與Blender的Linux版本,來檢測這樣平台的整體效能。我們以AMD EPYC 7742 B0 PC Sample處理器 + GIGABYTE GeForce RTX 2080 Ti顯示卡,來測試伺服器環境下的Ren圖表現,測試結果僅供參考。 接下來我們正式進行伺服器密集測試,包含記憶體傳輸、CPU密集運算(含多種軟體的綜合評分)、HPC、DNN、Database等效能,來檢測AMD第二代EPYC伺服器的效能表現。以下就透過圖表來個別說明。 整體而言,技嘉這次推出的MZ32-AR0主機板,搭配AMD最新第二代EPYC伺服器處理器,以其Zen 2架構、7奈米製程,同時還支援PCIe 4.0規格,能提供強大的CPU運算能力,以及更高的I/O傳輸頻寬,並可支援多種記憶體容量,同時可以擴充PCIe 4.0規格的顯示卡/加速卡、網路卡,以及M.2 SSD等等,讓IT網管人員能夠輕鬆建置高效能伺服器,以提供各種伺服器基礎應用、雲端儲存服務、虛擬機服務、大數據分析,並進而可以做到專業繪圖、科學研究、深度學習、AI等應用,而主機板提供各種彈性的擴充選擇,為未來的升級需求做好預備!此外亦可透過高速網路與其他伺服器做互連,以提升企業的整體戰力! 透過上述的介紹與評測,可以發現到專業高效能伺服器,不一定要買整機,且處理器與主機板也不只一家在供貨,IT網管擁有更多的選擇,來根據企業營運需求去自行建置所需要的伺服器,以應用在各種領域,而AMD平台的高度的擴充性與延展性,可提供高效率的運算能力,減少運算時間以提早完成任務,讓企業的數位運算戰力更強! 如今伺服器市場不再只是獨占,因為多了一家AMD已能正常供貨新一代7nm、PCIe 4.0的EPYC 7002系列的高效能伺服器處理器,加上其搭配的主機板也已經上市,像這次介紹的技嘉MZ32-AR0,就能發揮EPYC 7002的戰力,釋放出完整的效能,值得優先考慮選購。總之,想要建構或升級全新高效能伺服器的企業們,不需要等到2020年,現在就可以考慮進場買AMD+技嘉的伺服器平台囉! 廠商名稱:GIGABYTE Server 技嘉伺服器 - GIGA COMPUTING 技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erver Workstation 伺服器 工作站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 WS 工作站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CPU / 中央處理器】: →更多的【PCDIY! MainBoard 主機板 / Gaming M/B 電競主機板 / Creator M/B 創作者主機板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DRAM / 記憶體 / 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 / 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Enterprise 企業級 商用 - 路由器 /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IIoT / 防火牆】:
-
GIGABYTE Server W291-Z00工作站實測開箱,史上最強AMD EPYC 7001系列處理器運算神器!
當今高效能運算(HPC,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領域中,大多數是以工作站或伺服器主機板,搭配單顆或多顆Intel Xeon家族處理器,以及超多記憶體與硬碟容量,必要時還會增加繪圖加速卡,以建構出超高效能運算主機,來處理各種超大量的工作(Single Heavy-loading Task)或是多項小量的工作(Multi-task),讓多而複雜的工作能夠快速完成。 這類型的工作站電腦,大多是針對各行各業的專業創作與工程人員(專業美工、工程師、遊戲設計師、動畫特效師、醫療人員、科學家等等),來進行各種專業繪圖、即時工程繪圖、醫療繪圖、即時運算、工程運算、資料分析、專業級影片處理/後製/轉檔、各種特效合成…等工作。當然,也有更高階的伺服器電腦,其適用於各種研究單位與專案團隊 (諸如物理類、生物類、醫學類、天文類…等等),來進行各種研究計畫,透過深度學習、模擬演算,來獲取各種預測結果,或者讓辨識結果更精準。 由於放在機房裡面的機架式伺服器(Rack Server)電腦主機,往往受限於體積與散熱設計機制,使得1U與2U的Rack Server機種,在擴充能力上可能受到不少限制,至於4U以上等級的機種雖然空間比較高,但其擴充能力未必有桌上的直立式主機那樣方便,對於需要有彈性應用與擴充功能的使用環境,而不需要動用到機架等級的使用者來說,選擇直立式的伺服器主機,將會是更實際且經濟的選擇。 直立式伺服器(Tower Server)主機,其實就跟一般消費性的直立式電腦桌機外型類似,同樣採用直立式外型設計,但其散熱與擴充能力則更強化,以便可以安裝ATX/BTX等級的伺服器主機板,並可安裝更多高階的擴充卡,安裝更多的儲存裝置,讓該電腦工作站/伺服器能夠拿來進行專業繪圖或科學研究等領域的高階運算應用。 以技嘉新推出的W291-Z00直立式伺服器主機,便是一款旗艦級的Tower Server。機身採用全鋁設計,剛韌十足,搭配其超大的內部空間,以及風速夠強勁的散熱風扇(含機身後12公分系統散熱風扇,以及機身前2組12公分擴充卡散熱風扇),可為系統內部發熱元件快速降溫。此外,前置面板則另提供4組3.5吋/2.5吋磁碟機槽,可支援熱插拔,上面預留一組3.5吋磁碟機槽可安裝其他儲存裝置,整個伺服器主機必備的功能可說是非常齊備! 技嘉W291-Z00直立式伺服器,採用AMD EPYC處理器平台,可發揮其強大運算能力及豐富I/O頻寬等優勢,搭配可以安裝最多4張運算加速卡(支援CUDA、OpenCL之GPGPU),可應用在各種高效能運算等工作,像是各種科學模擬、機器學習、人工智慧,或是大數據資料庫分析處理等超大負載需求的工作,相較於Intel Xeon平台來說,AMD EPYC伺服器擁有更好的經濟成本效益與強大運算能力,可說是個人工作室、中小企業、大學等組織在設置HPC工作站/伺服器時的絕佳選擇。 這款直立式伺服器,內部配備了技嘉MZ01-CE1伺服器主機板,支援AMD EPYC 7000系列的伺服器處理器,具有8組記憶體插槽,可支援8通道RDIMM/LRDIMM DDR4記憶體,最高可擴充到1TB。在儲存方面,支援4組SlimLine SAS埠 (共可支援16組SATA 6Gb/s儲存裝置),搭配主機的空間可安裝到最多12組SATA儲存裝置。主機板也提供1組Ultra-Fast M.2 22110插槽(支援PCIe Gen.3 x4的NVMe SSD)。在PCIe插槽方面則提供4組PCIe Gen.3 x16與1組PCIe Gen.3 x8的插槽,因此要安裝4張佔用雙Slot的繪圖卡/加速卡來說,絕對沒問題! 接下來再仔細看看技嘉W291-Z00直立式伺服器主機的各項特色。整機採用鋁金屬材質,搭配絕佳的散熱導流設計,可快速將熱量帶出機殼外。主機前置面板具有鎖定功能,可防止其他人隨意動用該主機、或拆開主機殼。前置面板左下方可以看到各種燈號,右邊配置許多散熱孔有利於散熱。翻開前置門之後,即可看到熱插拔硬碟槽,上方預留磁碟槽,下方預留散熱風扇安裝槽。左下方則有USB 3.0與按鈕等前置燈號面板,讓管理者能夠輕鬆進行擴充、更換、維護等動作。 接下來看看這台技嘉伺服器所搭配的處理器、記憶體與繪圖加速卡等元件吧! 至於網路埠方面,技嘉MZ01-CE1主機板除內建2組1Gb/s的LAN埠之外,還配置了1組遠端管理專用的BMC (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埠,讓此伺服器得以透過LAN的方式來進行遠端監控、設定與管理。 在技嘉這塊主機板中,搭載的BMC晶片為ASPEED的AST2500遠端管理控制晶片。該晶片本身就是一顆800MHz ARM11處理器,可搭配DDR3/DDR4記憶體來當作管控整個電腦系統的附屬小電腦,再搭配一顆SK Hynix H5AN4G6NAFR-UHC DDR4-1600 512KB記憶體來做為系統運作之用。至於管控介面,則採用AMI的MegaRAC SP-X BMC韌體,以做為遠端管理控制之用。網路傳輸則是透過RMCP (Remote Management Control Protocol) 的封包格式,讓BMC可以經由LAN介面,賦予電腦管理者能夠收發IPMI(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Interface, 智慧型平台管理介面)的訊息,達到遠端管控的目的! 以下來看看這個BMC管理介面可以做到的事情! 一般而言,HPC電腦大多會以Linux相關OS來當主要作業系統,比較少會用來安裝Windows平台。不過為了檢視此伺服器也能執行Windows 10,我們也嘗試安裝完成,並透過Windows 10平台來檢測此伺服器電腦。 以下我們透過Luxmark與Blender的Linux版本,來檢測這樣平台的整體效能。雖說一般做圖檔的Render,是不需要動用到這樣高檔的加速卡,只需要用到Quadro、FireGL等級的專業繪圖卡即可。但為測試出此平台一樣也能進行專業繪圖應用,因此也拿進行測試,而測試結果也僅供參考。 接下來我們就要正式透過HPC等級的大量運算測試程式,來檢測此伺服器的能耐。這次我們使用的是NAMD2測試軟體,來測試技嘉W291-Z00伺服器在處理大量分子運動模擬時,所需要的運算時間。 有關於NAMD,是與分子動力學有關,用來模擬大型生物分子系統的程式,即生物分子建模程式,主要是用來進行各種模擬實驗,適合科學研究單位與學術單位使用。這次我們選擇了幾種樣板,搭配不同的CPU與GPU設定組合(採用單Thread、多Thread、加入處理器親和性設定、CPU搭配單GPU、CPU搭配多GPU等組合),來測試出此伺服器的處理時間。以下就是各種測試說明與運算結果。 ApoA1是「載脂蛋白A1」 (Apolipoprotein A1)的簡稱,是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主要蛋白質成分,在脂類代謝中起特殊作用。ApoA1的基準測試,是由92,224個原子組成,多年來一直是標準NAMD跨平台測試的基準測試,因此我們也使用ApoA1來進行測試。以下就是這次測試的比較結果。 上述的圖表可以看出,使用一般CPU單核心運算,效能非常慢,當開啟EPYC的64執行緒全速執行時,處理時間可以馬上從分鐘級降到秒鐘級!若開啟Affinity模式,可以再降個幾秒鐘。至於搭配GPGPU來運算的話,兩張Tesla V100在這裡算是小兒科的應用,處理時間可以降低到個位數秒鐘!當此平台發揮全速之下,可以5秒鐘就搞定了! ATP合成酶是酶的一種,主要用於合成細胞中常見的分子能量單元,即三磷酸腺苷 (ATP)。生物馬達分子主要為ATPase,為一跨細胞膜之旋轉 (protein domain, F1),因此F1-ATPase的基準測試,就是ATP合成酶的F1子單元的模型,F1-ATPAse使用到327,506個原子。此測試對於系統的需求會更為繁重一些,因此我們也列入測試項目。 上述的圖表可以看出,使用一般CPU單核心運算,必須算到近20分鐘的時間,實在有點慢,當開啟EPYC的64執行緒全速執行時,處理時間可以馬上從降到1分鐘內!若開啟Affinity模式可再省個4秒鐘左右。至於搭配GPGPU來運算的話,兩張Tesla V100在這裡可以提升不少處理時間,讓整體處理時間降到大約半分鐘以下!當此平台發揮全速之下,可以13秒內就完全搞定! 衛星煙草花葉病毒 (STMV, Satellite Tobacco Mosaic Virus) 是一種小型二十面體植物病毒,它會使煙草花葉病毒 (TMV) 的感染症狀惡化。而SMTV 則是可以研究分子動力學的絕佳測試項目之一,因為在各類病毒中,它相對較小,且在工作站或小型伺服器上,可以使用傳統的分子動力學模擬的對象中,是屬於中高等級的。STMV動用到1,066,628個分子。對於多處理器系統的效能表現會更加明顯,所以我們也列入測試項目。 上述的圖表可以看出,使用一般CPU單核心運算實在太慢,超過1小時以上,要是再複雜的運算,可能算到天黑都算不完,當開啟EPYC的64執行緒全速執行之後,處理時間可以馬上從降到3分鐘內!由此可見EPYC處理器的威力!若開啟Affinity模式可再省個25秒鐘左右。當然只靠CPU來運算是不夠的,在搭配GPGPU來運算後,透過兩張Tesla V100的幫忙,可以再減少不少時間,壓低到近2分鐘左右搞定!當此平台發揮全速之下,只要半分鐘左右就完全算完了!您說,這種級距是否差很多呢?! 在額外測試方面,由於STMV的基準測試使用到大約1M個分子,而另有一個測試,可以額外產生出20倍與210倍的STMV分子,並測試壓縮STMV結構所需要的時間。這樣的壓縮測試將會把系統整個128GB記憶體用好用滿。我們也進行這樣的超大系統負載測試。 上述的圖表主要是以該平台全速發揮之下,透過壓縮1M、20M、210M的STMV結構,來測試整個平台的運算能耐。以前面的1M STMV為基準點來看,壓縮1M STMV大約只花16.69秒;而當STMV病毒擴大20倍之後,壓縮所需運算時間固然會增加,但測試後的處理時間只增加6.48倍。至於增加到210倍的數量時,壓縮所需的時間則是增加89.5倍。由此可看出,處理的資料量越大,此伺服器的處理速度會相對加快,以減少整個實驗計畫所需要的時間! 整體而言,技嘉這款AMD EPYC平台的直立式伺服器主機,不僅擁有強大的CPU運算能力與I/O傳輸頻寬,搭配支援更多的記憶體容量,並可擴充4張專業繪圖卡或繪圖加速卡,賦予專業人士進行各種專業繪圖或科學研究、深度學習、AI等應用,最重要的是建置這樣一台AI等級的超級工作站時,能夠擁有更多的擴充彈性,包含CPU等級、記憶體容量多寡、各種不同的磁碟機配置方式,以及擴充卡的添購與否,這些都是可以自己做彈性的選擇,未來若有需要也可以進行擴充,不需要整台換掉! 因此,透過上述的技嘉W291-Z00伺服器主機的介紹與評測,可以了解專業工作站/伺服器也是可以根據工作需求來自行建構的,並應用在各種專業領域,不僅能在工作上帶來更精確、更高效率的運算能力,減少運算時間以提早完成任務,讓您的工作表現更加出色!非常值得想要組裝HPC環境、但要求更經濟的預算與更彈性的擴充空間,以組裝出真正頂級工作站/伺服器的專業人士來選購。 廠商名稱:GIGABYTE Server 技嘉伺服器 - GIGA COMPUTING 技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erver Workstation 伺服器 工作站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 WS 工作站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CPU / 中央處理器】: →更多的【PCDIY! MainBoard 主機板 / Gaming M/B 電競主機板 / Creator M/B 創作者主機板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DRAM / 記憶體 / 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 / 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Enterprise 企業級 商用 - 路由器 /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IIoT / 防火牆】:
-
GIGABYTE Server MW51-HP0工作站主機板實測開箱,打造完美遊戲多開、多虛擬機、影音轉檔超順暢超強電腦!
在上一篇的「技嘉MW51-HP0主機板解密」文章中,我們介紹了該主機板的特色、產品定位,以及各種效能數據,接下來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從工作站主機板的組裝開始,到真正應用在工作上,甚至遊戲多開方面,來了解工作站能幫助效能玩家們到什麼樣的程度,以及如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改變! ----------------------------------------------------------------------------- (1) (2) (本篇) 正因為工作站(Workstation)主打HPC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高效能運算),其擁有超高的運算效能,能夠勝任各種超大的工作負載量。不管是單一超大工作(Single Heavy-loading Task)或是多項小工作(Multi-task),都能快速處理完成,以減少工作處理時間。就算要同時玩多款遊戲,只要遊戲支援的話,同時開啟多個副本來進行,也是沒有問題的! Xeon強的部份就是在其內建超大L3快取,搭配更多核心數與執行緒,讓多工得以即時、同時執行,不須動輒頻頻切換。想要得知要有多少CPU整體運算能力(算力)。在評估前,可以依照「核心數*基礎時脈*實體CPU數」的公式來計算。例如這次介紹的Xeon W-2195,其擁有18核、每核心的基礎時脈為2.3GHz,因此相乘起來可以得到41.4GHz的數據。 ▼Intel Xeon W系列處理器一覽表,以及「算力」比較 正由於CPU核心數越多、搭配時脈的高低,可以大概簡單算出一顆CPU的整體「算力」,因此在評估工作站時,可以根據您的需求,來選購適合的產品等級。因為工作站的效能比一般桌機更強大,因此適合各行各業的專業創作與工程人員(專業美工、工程師、遊戲設計師、動畫特效師、醫療人員、科學家等等),來進行各種專業繪圖、即時工程繪圖、醫療繪圖、即時運算、工程運算、資料分析、專業級影片處理/後製/轉檔、各種特效合成…等工作。 CPU確定好之後,再來就是選購主機板,由於Xeon每種等級所搭配的晶片組之主機皆不太相同,且所以選購前,必須準備好可以對應的主機板。以Xeon W家族為例,能搭配使用的就是Intel C422晶片組的主機板。目前這類主機板大多設計成跟一般桌機的ATX大小非常接近,以技嘉這款MW51-HP0主機板為例,採用SSI (Server System Infrastructure)協會的CEB (Compact Electronics Bay)規格,即304.8 x 266.7mm,大約比標準ATX 的305mm x 244mm之寬度大約多個2.27公分,至於長度幾乎可以視為一樣。因此,只要您使用的一般稍微比ATX等級大一點的機殼,也都可以裝得下這張主機板。 有關散熱解決方案部份,由於Intel並未推出官方的LGA 2066散熱器,使用者必須選購第三方的散熱器產品來使用。一般來說,您購買的CPU散熱風扇,只要能支援LGA 2066,且散熱效率可以帶走TDP 140W的CPU (即Xeon W),就可以使用,再搭配夠大的機殼能夠多裝一些散熱風扇來做輔助散熱即可!但若您考量安靜的工作環境,建議可以購買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來讓工作站運作更加安靜! 以風冷散熱為例,一般只要是X299等級(支援2066腳位)的塔式散熱器,即可使用。至於水冷的散熱器方面,可依照個人喜好來選購一體式水冷,或是DIY水冷。安裝的方式跟一般安裝桌機的CPU類似,只要將固定樁鎖在CPU插槽的四周,再將散熱片/水冷頭鎖定,即可完成。 再來是電源供應器部份,只要選購一般桌機等級500W以上的,大多可以使用。但若想要安裝許多周邊設備,建議買瓦數高一點的Power來安裝,會比較好,若工作站必須24小時全天候不中斷運作,則建議購買備援式電源供應器(Redundant Power Supply,RPS),會比較保險。 接下來介紹工作站主機板的安裝步驟,基本上Xeon處理器的安裝方式,跟X299平台的Core i9極致版處理器是一模一樣的,讀者只需要按照下列的步驟來安裝即可。 將CPU安裝好之後,接下來就可以進行散熱器的安裝。有關於散熱器部份,可以選擇一般X299專用、可解140W TDP處理器的風冷散熱風扇,或者若您注重安靜的工作環境,則可以選擇一體式水冷散熱產品。這裡示範的是後者。安裝方式基本上跟一般風冷散熱器差別不大,唯一要注意的就是要預留與安置好水冷排的位置。 要是您挑不到好的機殼、電源來配,也可以直接考慮技嘉另推出的,裡面搭的就是MW51-HP0主機板,搭配1200W的80 PLUS Gold電源、前後系統散熱風扇,以及工作站級的機殼,提供寬裕的內部空間,讓您安裝各式介面卡、多台磁碟機,且機殼前置面板亦提供各種指示燈,讓使用者可以清楚看到工作站的運作狀態。 將工作站組裝完畢之後,接下來就可以進行軟體的安裝。首先是作業系統方面,由於技嘉MW51-HP0主要扮演的角色是工作站。因此,您可以用來安裝一般企業級專用的桌上型64位元作業系統,例如Windows 10 Pro或Enterprise版本、Red Hat Enterprise Linux、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或是Ubuntu 16.04 LTS/18.04 LTS等版本來使用。這些作業系統都能支援多核心/多執行緒的處理器平台,且技嘉有提供驅動程式(Windows 10)或者作業系統本身內建各式驅動程式(Linux Family),當您安裝完成之後,就可直接使用。 至於軟體方面,您可以安裝各種桌上型的應用程式來使用,就跟一般桌機的使用習慣一樣,不須特別重新學習。然而Xeon W平台的優勢,在於您可以同時執行多支應用程式,還能維持應有的執行水準,而不會像一般桌機那樣一執行太多應用程式時,就會開始狂Lag。也就是說,工作站可以用來執行多項小型的運算任務(以多執行緒來完成),或是用來集中執行大型的運算任務(透過將運算負載切分成多個執行緒來完成)。因此不管是多工處理、集中式/密集式運算,工作站都能游刃有餘的勝任。 以下就介紹幾款工作站的應用,以及簡單的測試。 對創意工作者而言,其作品的誕生的過程中,往往必須經過不斷的修飾與改良,才能成就出完美的作品。在修飾的過程中,電腦效能若不佳,就會影響到產出效率。 以影音工作者來說,在花時間進行影片剪輯並加入特效之後,接下來就是想要趕快看到最後的成品。透過Xeon W-2195展現其「十八般武藝」,以18核、36執行緒來解決各種多工複雜工作,搭配顯示卡的硬體加速,就可以快速將所需要的影片輸出檔給製作或轉檔完成。 PCDIY!這次透過Adobe Premiere來進行各種影音轉檔,並測試將原始作品轉換並輸出成H.264格式的影音檔,所需要時間。請參考下表。 ▼表 以Adobe Premiere進行影音轉檔(H.264 格式)所需時間比較 從上述測試結果,即可發現,Xeon W-2195的效率遠大於核心數只有其1/3的Core i7-6700K,前者的效能提升高達2.4x以上,可節省不少時間。 對於軟體設計師、系統工程師而言,在跨平台應用中,可能必須準備多台電腦來安裝不同作業系統,以進行相容性測試。雖說一些作業系統可以支援多OS開機,但為讓測試單純化,一般還是在一台硬碟上裝一個OS,以方便測試。只是,多硬碟多OS的這種方式,要換平台就得關機、換硬碟、開機,這樣太麻煩了! 為解決這樣的問題,虛擬機(Virtual Machine, VM)紛紛推出。使用者可以選擇在既有的Windows平台,安裝這類軟體(例如Virtual Box或是VMware Workstation),即可開啟多個虛擬機器,以進行多種應用。虛擬機對於軟體設計師而言,可以即時測試客端作業系統(Guest OS)平台下的執行狀況,而不影響到主端作業系統(Host OS)的環境。 雖說一般桌機也是可以開許多VM,但通常只要多開幾個VM,礙於核心數與記憶體支援上限的不足,多開幾個就無法順利同時執行。但VM的應用在工作站環境中,可說是如魚得水。使用者可以依照工作站的硬體資源,來調配更多的vCPU、vMemory與硬碟容量,讓該VM執行環境接近一般的桌機。搭配使用Xeon W平台,程式設計師想要一次開Windows 98/XP/7/8/10,甚至Ubuntu等虛擬環境,都沒問題,各VM可以同時執行,而不會有哪個VM執行時發生卡頓的情況!因此,像是Android程式設計師就可以開個Ubuntu的VM,來安裝Android執行環境,在VM底下進行Coding、Compiler、Test等環境,而維持主OS還是Windows的狀態。 對於玩家而言,工作站能展現的就是其強大的多工實力。接下來我們測試Android模擬器在多開(同時執行多個副本)的情況下,工作站和一般電腦的表現如何。 這項測試主要是由於手遊當紅,在玩MMORPG這類遊戲時,由於必須練功,且有些任務必須組隊,才能順利過關,若沒有加入公會的話,很多關卡就會被卡住。因此有不少玩家嘗試創建多個角色,透過一個人同時登入多個角色來練功 (俗稱養小號),當有必要時,就會同時登入這些小號來跟主要角色一起組隊來解任務。這種情形可說是非常普遍。 透過夜神Android模擬器來執行「RO仙境傳說:守護永恆的愛」手遊,其中,每個模擬器都設定單核心、1GB記憶體、每秒20幀,並嘗試同時開啟多達16~20個副本!來測試模擬器多開的情況下,Core i7平台與Xeon W平台的執行能耐。 在一般Core i7-8700平台,只有6核心12執行緒的架構之下,大約開10個副本就已經慢到不行,且由於每個Android副本都只給1GB的記憶體容量,這對於輕量級的遊戲可能還OK,但只要場景變化量大,或是要載入更多資料,執行一小段時間,就會有幾個副本會「閃退」。 至於Xeon W平台方面,由於Xeon W-2195擁有18核心36執行緒,開10個副本是沒問題的,每個副本都還可以維持可運作的狀態,每個副本的操控都還算流暢。至於開到14個副本時,某些副本才開始發生一點點卡頓的現象,開到16個時就開始有點吃力了,直到開18個副本時,每個副本開始發現卡頓現象了,但Windows作業系統本身的操作還算順暢,而此時看一下CPU耗用率已超過65%以上。 筆者嘗試開到20個副本,此時每個遊戲副本的執行效能是有些下降的,雖說遊戲體驗不是很好,但若純粹養小號、放在背景練功,或是自組隊伍來一起打怪,基本上都還是可以的!此時CPU耗用率已高達70%以上。還是有一點點資源可以做其他的事情!但是一般桌機,大概6~8開就已經Lag到不行,甚至容易閃退!由此可見,Xeon W在進行模擬器多開的應用時,能夠負擔更多副本,且還能正常執行,對於代練者可說是非常好用! 整體而言,大家通常會想把工作機和娛樂機分開。就是工作歸工作,娛樂歸娛樂。當然Intel在規劃市場時,也是這樣區分的。但是娛樂級的Intel Core i9-7980XE + X299主機板(Skylake-X平台),跟工作站級的Xeon W-2195 + C422主機板(Skylake-W平台),其實兩者本質是一樣的架構,但後者可以支援ECC記憶體。因此消費者若需要擁有更穩定的運作平台,其實可以直接跳級到Xeon W工作站。 透過上述的技嘉MW51-HP0組裝與應用,可以了解工作站可以完全cover到遊戲與娛樂需求,同時也能在工作上帶來更精確、更高效率的運算能力,值得想要花更多預算組裝真正頂級桌機的使用者考慮選購。 廠商名稱:GIGABYTE Server 技嘉伺服器 - GIGA COMPUTING 技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erver Workstation 伺服器 工作站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 WS 工作站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CPU / 中央處理器】: →更多的【PCDIY! MainBoard 主機板 / Gaming M/B 電競主機板 / Creator M/B 創作者主機板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DRAM / 記憶體 / 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 / 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Enterprise 企業級 商用 - 路由器 /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IIoT / 防火牆】:
-
GIGABYTE Server MW51-HP0工作站主機板實測開箱,Intel W2100/2200高效能工作站重裝上陣!
當今的個人電腦(PC),由於效能已足以應付一般生活與商用需求,因此一般電腦(Regular PC)紛紛朝向提升產品可攜性或將體積縮小的趨勢來設計。而當今也不少廠商推出各種效能等級的迷你桌機、超輕薄筆電,甚至以時尚造型,來吸引大眾目光,以搶佔廣大的消費市場。 另外,由於近年來電競風潮興起,需要高效能的電腦才能享有較好的遊戲體驗,為此,廠商們也紛紛打造出高效能的電競電腦(Gaming PC),以強調遊戲娛樂需求與酷炫的外型,來吸引玩家們與專業遊戲戰隊們的選擇。 若需要將電腦效能往更高階的應用前進,那麼就是工作站(Workstation)或伺服器(Server)的等級,這些電腦主要是用來進行專業的工作運算或提供多人服務。以工作站(Workstation)而言,屬於HPC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高效能運算)電腦領域,其定位在需要給個人即時線上使用的高效能電腦,擁有超高的運算效能,能夠勝任各種超大的工作負載量,不僅是單一超大工作(Single Heavy-loading Task)或是多項小工作(Multi-task),都能快速處理完成,以減少工作處理時間(例如Ren圖時間),因此適合給各行各業的專業創作與工程人員(專業美工、工程師、遊戲設計師、動畫特效師、醫療人員、科學家等等),來進行各種專業繪圖、即時工程繪圖、醫療繪圖、即時運算、工程運算、資料分析、專業級影片處理/後製/轉檔、各種特效合成…等工作。 至於伺服器(Server)則是屬於多人多工同時使用的環境,主要是提供一般用戶各項不同的背景服務。使用者透過一般電腦或行動裝置,搭配對應的應用程式、App或專屬Client端軟體,連線至這些伺服器(Server端)來取得所需要的資訊或服務。這些服務包括各式網站應用,如網頁伺服器/檔案傳輸/線上購物/新聞影音/資料儲存/虛擬主機/遊戲伺服器/更新主機…等等,由於服務人數與服務內容以及運算等級的不同,伺服器的建置也從一般的大型房間(Server Room),到超大型的資料中心(Data Center)等級,以提供上千甚至高達上億個用戶使用。然而,由於近年來AI當道,伺服器的應用也開始朝向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發展,像是資料探勘、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科學分析…等各式更進階的密集運算新應用。 ----------------------------------------------------------------------------- (1) (本篇) (2) 在處理器方面,Intel規劃出一系列的處理器,並分門別類讓不同的使用族群選購。在一般的個人電腦(PC)方面,從低階處理器到高階處理器,就有主流的Core i3/i5/i7等處理器,甚至還有極致版本的Core i9,以提供不同需求的專業使用者使用。 至於工作站與伺服器方面,Intel力推的就是Xeon處理器家族。一般來說,以往大家對於Intel的印象就是選購Xeon E系列的處理器,這系列處理器依照等級分成E3、E5、E7 (以對應消費級的Core i3、i5、i7),但到了2017年8月之後的Purley平台開始,Intel將其新世代Xeon產品線重新大改造,把E7-8xxx/4xxx與E5-4xxx/2xxx等高階產品線改名為Xeon Scalable (可擴充處理器,並區分成白金/黃金/白銀/青銅等級)家族,以主打可擴充、高效能、專業工作站/伺服器市場。 至於原先1S Workstation(單插槽工作站)市場方面,Intel把原先E5-1xxx系列,在Basic Falls (即Skylake-W)平台之後,改開闢出一條新的Xeon W的產品線,主打主流工作站市場。而原先E3系列處理器,則簡化命名為E系列,主打入門級工作站市場。另外也有推出SoC系列的Xeon D與Atom C3000系列來主打嵌入式與網路伺服器市場。 也就是說,目前Xeon家族主要可以區分為:Xeon Scalable (可擴充處理器,區分成白金/黃金/白銀/青銅等級)、Xeon W (主流工作站處理器),以及Xeon E (入門工作站處理器)等四大類,以提供不同伺服器/工作站在效能與耗電上的不同應用需求,與Xeon D (低功耗SoC級處理器),以滿足各種不同的市場應用。 對於個人使用的環境來說,若是您需要一次同時處理多項工作,例如前景要瀏覽網頁,背景還要轉圖,跑個虛擬機來執行Linux程式碼,甚至可能還要跑個線上遊戲來練功…等等,那麼一般配置Core i系列的電競電腦可能力有未逮,畢竟Gaming PC主要還是針對遊戲族群所打造,而Workstation主要是針對專業人士在全天候密集運算與多工平行運算的需求上來做強化,可以勝任需要更高階的運算工作。而且工作站電腦本身可以成為高效能的Client端,也可以成為提供高效能運算服務的Server端,讓一般電腦透過遠端連線的方式來操控,以運用到Workstation的超高運算能力。 除了PC可以DIY,其實Workstation也是可以DIY的!既然要自己組裝一台工作站,那麼工作站/伺服器主機板一定是不可少的!但是消費者可能會問,工作站是不是主機會很大台,需要特別的硬體配備才能安裝嗎?其實不需要!因為工作站的主機板其實跟一般桌機類似,機殼大小甚至跟一般桌機差不多,可以放在您的桌面上僅佔用一點點空間,不需要像什麼1U、2U那種伺服器,需要機櫃的方式來擺放!因此,「只要您會組裝一般桌上型電腦,要組工作站也能很快上手!」 在Intel那麼多處理器產品線中,Xeon W可說是針對主流工作站所設計,採用14奈米製程,可支援Mesh架構的的處理器,能支援四通道DDR4-2666 ECC記憶體,最高能支援到48條PCIe 3.0通道,同時整合了Gigabit網路,是專業人士組裝主流工作站或伺服器的最佳選擇之一。 ▼Intel Xeon W系列處理器一覽表 在技嘉的Server Board產品系列中,主要分Server和Workstation專用主機板。並區分成以下產品線: (1) 高階伺服器主機板:有支援雙Intel Xeon Scalable系列處理器的版本,另有支援單AMD EPYC 7000系列處理器的版本 (2) 主流工作站主機板:支援單Intel Xeon W系列處理器 (3) 入門工作站主機板:支援雙或單Intel Xeon E系列處理器 (4) 主流微伺服器主機板:內建單Intel Xeon D系列SoC (5) 入門微伺服器主機板:內建單Atom C3000系列SoC 技嘉的伺服器/工作站主機板,可說是涵蓋了整個Intel與AMD的產品線,從入門到頂級都有,以滿足想要自己組裝Server或Workstation玩家們的需求。 接下來就來介紹伺服器專用主機板!在各類工作站等級的產品中,本文選定第(2)種產品,也就是針對主流工作站主機板來做介紹,因為這個等級的工作站,可以支援具備超多核心與超大快取的Xeon W處理器,在超大工作負載量時可提升執行效率。當然,除了當工作站之外,亦可當成中小企業的伺服器使用,以提供資料儲存、繪圖運算,以及簡易的機器學習等應用。 技嘉目前首推支援Xeon W的主流工作站主機板,產品型號為MW51-HP0。在設計上,主機板採用Intel C422晶片組,具備單一LGA 2066的CPU插槽,可安裝Intel Xeon W系列的處理器(不支援Core i9處理器),並提供8組DIMM插槽,可安裝RDIMM/LRDIMM DDR4-2666記憶體(支援到最高512GB),支援7組PCIe通道,其中4組為全速的PCIe Gen3 x16介面,讓玩家在裝上4張顯示卡時也能發揮全速。 主機板的大小採用為SSI (Server System Infrastructure)協會的CEB (Compact Electronics Bay)規格,即304.8 x 266.7mm,大約比標準ATX 305mm x 244mm的寬度大約多個2.27公分,因此只要您使用的一般ATX等級的機殼,也都可以裝得下這張主機板。 在儲存裝置方面,技嘉MW51-HP0主機板提供了總共10組SATA 6Gbps的連接埠,此外還提供了U.2埠與Ultra Fast M.2插槽(可支援到M.2 22110的規格),採用PCIe x4介面,提供充足的儲存裝置連接需求。此外該CPU支援VROC (Virtual RAID on CPU)功能,可讓NVMe SSD透過PCIe來連接,並直接在CPU進行管理,搭配BIOS支援VMD(容量管理裝置),不僅能建立可靠的資料保護RAID,同時可減少硬體佇列,加速資料存取,讓系統整體效率提升,同時將服務中斷最小化。不過,要使用VROC功能,必須搭配Intel SSD與VROC模組才能使用。 ● 支援Intel Xeon W系列處理器家族 (LGA 2066 Socket) ● 採用Intel C422晶片組 ● 提供8組DIMM插槽,支援四通道RDIMM/LRDIMM DDR4記憶體 ● 支援Intel VROC (CPU內建虛擬RAID) ● 額外的USB 3.1晶片,採用ASMedia 2142 USB 3.1 Gen 3晶片 ● 採用Realtek ALC1150 HD音效晶片 ● 網路晶片採用Intel I210,支援兩組GbE LAN埠 ● 支援8組SATA 6Gb/s埠(內建的C422晶片,可支援SATA DOM) ● 另提供2組SATA 6Gb/s埠(額外的Marvell 88SE9172晶片提供) ● 支援Ultra-Fast M.2與U.2 (採用PCIe Gen3 x4介面) ● 共提供7組PCIe插槽(其中4組為Full speed PCIe Gen3 x16介面) 以下就透過實際的效能測試,來看看C422工作站主機板的整體效能表現如何。這次我們選定Gigabyte MW51-HP0主機板,搭配Intel Xeon W-2195 2.3GHz處理器,並選定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Ti Gaming 8G顯示卡,來測試整體效能。以下是測試配備與測試成績。 ●處理器:Intel Xeon W-2195 (18核心) 2.3GHz ●主機板:GIGABYTE MW51-HP0 ●記憶體:Samsung SZCBA107263606C72A RDIMM DDR4-2666 256GB (32GB*8) ●顯示卡: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Ti Gaming 8G ●SSD:Plextor M9Pe(Y) 512GB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Version 1803 在效能測試方面,我們皆以測試一般單機的多工密集作業時的效能表現。在CINEBENCH R15測試多執行緒下的效能。Xeon W-2195 CPU搭配GTX 1070 Ti GPU,讓OpenGL發揮到150.64fps,CPU分數也達到了2936cb,CPU單核心則是186 cb,MP Ratio為15.82。 而為了突顯W-2195的多核心處理能力,我們也以Arion Bench測試以純CPU來繪圖,並與i7-8750H做比較,前者得到1932.37分,後者為754.48分。因此綜合上述兩個測試軟體可知,W-2195工作站在Ren圖效能方面的確令人讚賞! 在VM(虛擬機)環境方面,透過VMware Workstaion同時執行7組跑不同作業系統。每個虛擬機都開到4~6個核心/執行緒數,記憶體也開到32GB,讓每個虛擬機都擁有寬裕的硬體資源分配,以順暢執行。從圖可以看到CPU使用率尚未完全用滿! 再來以Geekbench測試CPU與GPU的OpenCL效能,分數表現也不賴!單核心5250分,多核心39906分(贏過i9-7890XE),OpenCL分數達169220分 至於一般桌機的測試方面,先以PCMark10測試三種分數(Standard、Express、Extended),分別得到5300、4186、6619等分數,表現不錯! 工作站用來跑消費級3D場景,也有不錯的成績。以3DMark的Time Spy和Time Spy Extreme場景,測得7139與3384分數,算是不錯的表現! 工作站可說是VR應用的最佳平台。透過VRMark來測試Orange Room、Cyan Room、Blue Room等場景,各得到9073、5839、2020分,可賦予極佳的VR體驗! 再來測試專業工程繪圖與高效能測試,先測試SPECviewperf 12的部份,其集結了CATIA V6 R2012 (catia-04)、Creo 2-PTC (creo-01)、Energy (energy-01)、Maya 2013 (maya-04)、Medical CT/MRI (medical-01)、Autodesk Showcase 2013 (showcase-01)、Siemens NX 8.0 (snx-02)、Solidworks 2013 SP1 (sw-03)等專業繪圖與分析軟體來進行評測。接著測試新版的SPECviewperf 13除了更新或加入3DS Max 2016 (3dsmax-06)、Maya 2017 (maya-05)、Creo 3-PTC (creo-02)等測試場景之外,繪製的圖樣更加複雜。以下就是兩軟體的測試結果。 至於SPECwpc v2.1則是綜合各種行業與應用類別做的各項測試,包括多媒體娛樂、產品開發、生命科學、金融服務、能源與一般作業。以下就是整體測試結果。 從上述的測試可得知,工作站主機板搭配工作站級處理器,可讓多軟體同時執行的應用環境非常順暢,當然在單一密集運算方面也具備非常高的效率,因此適合勝任各種重量級的工作,透過多核心/執行緒的架構,將工作短暫時間內完成。 技嘉 MW51-HP0工作站主機板,不僅用料高檔,擴充能力也超強!除內建7組PCIe x16插槽可多張顯示卡之外,還支援多組儲存裝置連接埠,並具備兩組網路孔,以及超多USB埠,在裝置擴充與網路連接上都能完美勝任,搭配Intel Xeon-W處理器更可以發揮出比Core i9更高的效能表現。因此非常適合各式專業人士、影像工作者、遊戲設計師、醫療人員、科學家,以及對於效能有極度要求的玩家們選購使用。 廠商名稱:GIGABYTE Server 技嘉伺服器 - GIGA COMPUTING 技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erver Workstation 伺服器 工作站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 WS 工作站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CPU / 中央處理器】: →更多的【PCDIY! MainBoard 主機板 / Gaming M/B 電競主機板 / Creator M/B 創作者主機板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DRAM / 記憶體 / 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 / 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Enterprise 企業級 商用 - 路由器 /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IIoT / 防火牆】:
最多人點閱
- SUPERMICRO SUPERO M12SWA-TF伺服器主機板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實戰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3995WX為究極效能而生!
- D-Link DXS-1210-10TS網管型10GbE交換器實測開箱,10Gbps超高速網路環境不是夢!
- GIGABYTE Server MZ32-AR0 Server主機板實測開箱,體驗AMD EPYC 7742處理器的強大戰鬥力!
- GIGABYTE Server MW51-HP0工作站主機板實測開箱,打造完美遊戲多開、多虛擬機、影音轉檔超順暢超強電腦!
- GIGABYTE Server MW51-HP0工作站主機板實測開箱,Intel W2100/2200高效能工作站重裝上陣!
- HPE Aruba Instant On 1930 8G Class4 PoE 2SFP 124W(JL681A)交換器實測開箱,中小企業智慧託管網路的神兵利器!
- Western Digital Gold 18TB金標硬碟實測開箱,企業級機械硬碟中的優質精品!
- GIGABYTE Server W291-Z00工作站實測開箱,史上最強AMD EPYC 7001系列處理器運算神器!
- GIGABYTE Server E152-ZE0實測開箱,史上最強AMD EPYC 7002/7003系列1U伺服器完全解密!
- TP-Link Omada雲管理網路設備大軍強勢來襲!SDN雲端軟體定義網路技術重裝上陣,更方便安裝、易管理與好維護!
- GIGABYTE Server G242-P32開箱動手玩,揭開史上最強ARM伺服器NVIDIA ARM HPC Developer Kit神祕面紗!
- GIGABYTE Server R282-Z96機架式2U Server實測開箱,人工智慧/視覺效果演算/雲端建置的超強核心主機!